无障碍 进入关怀版 简体 手机版
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图片新闻

深圳将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刚刚上任4个多月的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学凡,忙!两个字?很忙!

  按照此前深圳市政府制定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五年时间,深圳将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从建筑面积上看,如果按照平均55平方米一套来计算,40万套房子的总建面高达2200多万平方米,接近前海的开发总量。

  不得不说,是一项体量巨大的工程。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从古到今,这是普通百姓最朴实也最重要的理想了。即使在现代,也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说法。然而,千百年来,住房问题并非那么容易解决的,即使在唐朝,像白居易这种29岁就考中进士的人,到了50岁才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像杜甫同志,也只能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

  目前,深圳安居型商品房轮候在册家庭大约5.6万户,深圳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有效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且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深圳市住建局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多达15种途径进行“筹地”,非常值得点赞。

  当然保障房建设也还有很多天然的缺陷,还需要主管部门多想办法,多出成效。保障房制度的实施必须有一整套成熟而科学的进入和退出体系,适当的创新措施也是必要的。比如说,深圳成立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种突破。而像江苏淮安,在产权上进行了创新,实行了在产权上标明政府和民众各自的产权比例的共有产权居住模式。国外的很多的住房保障政策也有不少值得参考和借鉴,不管如何,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这与张学凡的“在制度设计层面上进行进一步完善,这包括完善人才住房制度和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是高度重叠的。

  向上要管万千人的硬件--住房,向下要管涉及千万人吃喝拉撒--小区物业管理,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狠打豆腐渣工程,又是安全部门得管泥头车的监管、燃气部门的安全,住建部门的确是“住海边的--管得宽”却也压力山大。

  喷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没有退路。有理由相信,理工科出身的张学凡,不会知难而退。他的眼神异常坚定。

  —— 陈文定(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南都深圳平台CEO。兼任深圳市青联常委、深圳市青年新闻传播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

  一、谈人才和保障房:建设筹集40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任务艰巨但充满信心

  陈文定:深圳政府正在逐步履行人才安居的诺言。除了在土地拍卖中新增“竞人才房”之外,“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万套。对于这个数量,你们是否感到有压力?

  张学凡:住建局既是一个经济部门,也是一个民生部门,同时还是一个安全监管部门。当前,住建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怎么做好住房保障这个民生课题,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具体包括怎么建设住房、怎么分配住房、怎么管理住房。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建设筹集40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倾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和推动人才立市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个建设筹集的量到底有多大?这样比较,它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来已建成的所有政策性住房总和。从建筑面积来看,按平均每套建筑面积54平方米计算,40万套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相当于两个福田中心区,也接近前海片区的开发建设总量。从人口来看,40万套全部建成后能容纳近100万人。在资金方面,算上相关配套设施,若全部由政府财政投资,需投入资金将超过2000亿元。

  伟中书记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要言而有信!”作为主管部门,住建局如何规划、组织、统筹、协调发挥好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完成40万套住房的建设筹集任务,是对我们的担当精神和能力水平的一场考验。我们要知难而上、勇于进取,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在各区和各市直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同时发挥好市人才安居集团作为人才住房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完成40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集任务,做好这篇大文章。

  陈文定:确实,一旦纵向横向对比,40万套无疑是个惊人的数据。那这么大体量的人才和保障性住房,土地与资金从哪来?

  张学凡:资金这个问题,还相对容易解决,因为深圳市政府有一定的财力,且重点将投向民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以及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滚动开发的模式来实现资金平衡。当然,资金问题还可以通过PPP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解决。

  现在最大困难在于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供应不足,40万套住房建设用地不能完全靠新供应的土地来保障,还需要另找其他渠道来解决,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住建部门既要做面包,还要找面粉。根据我市“十三五”住房建设规划,这40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里真正能落实土地保障的仅有21万套,剩余19万套的土地保障暂时还不到位,目前市住建局正积极会同各区各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来共同推动解决。

  在土地净供应上,规划国土部门已经尽可能给予支持,我们也十分理解规划国土部门的难处。深圳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产业发展、教育卫生、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土地,他们也很为难。面对这样的现实挑战,住建部门将会同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市人才安居集团、市地铁集团等,按照解放思想、不等不靠、立足存量、拓宽渠道的总体思路,综合采取多种方式推动解决。具体说来,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15种途径,比如对老旧住宅区进行棚改,利用村集体未征未转的土地配建保障房,利用地铁站点周边地块建设保障房,通过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的配建,等等。总之,想方设法、挖掘潜力,着力破解土地供应不足的难题。

  陈文定:你担任过深圳市住房保障署的第一任署长。在你履职期间,住房保障署曾透露,在土地问题已成最大短板的背景下,深圳将充分发掘惠州东莞乃至深汕合作区等地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潜力,在这些地方集中建立人才住房。这个是不是已经成为深圳住房保障的新思路,实际上有没有可操作性?

  张学凡: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去绿地、保护用地等控制用地之外,实际使用的土地才1000平方公里,但却承载了2000万人口的产业发展、生活设施、城市公共配套等众多的用地需求。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发展都已在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我们将主动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努力破解土地资源瓶颈问题。我们将加大和周边城市的沟通协调力度,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并配套建设人才住房,以轨道交通连接,来实现城际之间的合作。

  陈文定:刚才我们说到供应量在这5年间会有一个巨大的增长,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截至目前,深圳公租房轮候册在册家庭近10万户,安居型商品房轮候在册家庭大约5.6万户。供需之间远远未能达到平衡,如何有效解决这个矛盾?

  张学凡:的确,随着深圳户籍政策的改变,这座城市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数量会越来越大。去年,深圳户籍人口405万,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550万;常住人口到2020年预计要达到1500万,而实际居住人口将远超这个数。

  在目前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最重要就是要在制度设计层面上作进一步完善,这包括完善人才住房制度和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我们将优先解决户籍人口住房困难家庭和人才住房保障需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符合规定条件人群的住房保障覆盖率。

  二、谈住房质量:深圳的人才和保障性住房绝对不能也不会成为低端房

  陈文定:说到保障房,还有一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我们时不时都会在网上的各类新闻中看到,住户吐槽安居房的建筑质量问题,很多网友认为安居房的质量比不上商品房,对于安居房的质量问题,住建局是如何要求、如何监管的?

  张学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们的保障性住房结构安全和质量水平还是比较好的,但也确实有一些项目存在着使用功能上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建设标准还不够高,建筑施工水平还有待提升等原因。市住建局对此高度重视,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今年是深圳质量提升年,市领导张虎、杨洪、庆生等同志利用周末行走深圳,发现了包括人才住房、保障房在内的各类建筑质量的问题,并提出建筑质量全面提升的要求。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大力推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其中最关键的是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和建筑工业化,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努力打造跟深圳城市地位相媲美的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陈文定:在你心目中,深圳的人才和保障性住房应该达到何种标准和愿景?

  张学凡:深圳的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绝对不能成为低端房,也不会成为低端房,这是住建部门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市民群众负责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实现它?目前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项目方案设计和户型设计上,我们将尽可能让设计方案更加完善、房间户型更加合理。虽然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未必能像商品住房面积那么大,但我们要尽力让居住者觉得房子的户型设计人性化、空间利用得好。第二,从工程的质量来看,我们会尽可能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的质量监管,尽可能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房子的质量标准,在现场建设管理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工程监管。第三,完善招投标制度,不鼓励最低价中标方式,而是提倡合理造价,全面提高建造标准,努力打造高品质保障房。第四,小区的交通道路、学校、社康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要尽可能做到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接下来,我们还将出台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若干措施,对相应的建造流程、建设标准提出具体要求,新项目将全部按照新的规定进行建设。

  陈文定:去年4月,深圳成立运行了住房保障署,可以说,你是看着深圳市住房保障署“从0到1”,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半年之后,深圳又投资千亿成立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目前这两个单位运行的情况如何?

  张学凡:目前这两个单位都运行得很好。具体来看,这两个单位是分工不分家,承担共同的责任,履行共同的任务,承受共同的压力,迎接共同的挑战,感受共同的荣耀,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从整个项目开发建设的角度来看,住房保障署是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机构,是市住建局相关住房建设管理职能的延伸,即负责40万套住房的规划、计划、策划、统筹工作,而人才安居集团则负责具体人才住房项目的开发建设全过程。从分配的角度来看,住房保障署主要行使对住房的分配管理职责,人才安居集团的职能主要聚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从房源建成管理的角度来看,住房保障署主要执行对房源的执法检查、信息库建立等工作,人才安居集团则是对日常住房的使用维护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在全国属首创,属于先行先试的探索,我们将不断完善这种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才安居集团在人才住房开发建设筹集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陈文定:在这中间,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已经取得哪些突破?

  张学凡:人才安居集团作为国有非盈利功能性的一个开发企业,主要职能是承担人才住房的开发建设。目前人才安居集团在深圳十个区都与区政府联合成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工作架构已经建立,同时各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了,比如近期启动的宝安区38区新乐花园和39区海乐花园的棚改工作,人才安居集团已全程介入,推进得非常顺利,也取得比较好的突破。此外,在房源的筹集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等等,不一一细说。

  三、谈未来:打造建筑领域里的腾讯和华为

  陈文定:今年年初你曾出席宝安38区、39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签约仪式,目前罗湖、宝安两区的棚改项目都在热火朝天地推进,深圳也提出对符合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成片老破旧小区,可优先按棚户区改造政策积极推进。据了解,去年市住建局就已经成立了2016至2020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库,这一领域未来会不会成为你们的一项重点工作?

  张学凡:棚户区改造是解决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瓶颈的一种重要方式。大量建设供应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不仅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冲击,而且还将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据统计,目前深圳共有360个楼龄在20年以上的老旧住宅区,挖掘这些老旧住宅区的潜力,也是破解土地资源匮乏的一种途径。

  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这个事情,首先是从政策层面上制定和完善棚改政策,以推进老旧住宅区通过改造重新释放第二轮价值。棚户区改造与城市更新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所释放出的土地资源,除了用于建设回迁房之外,其余的将用于建设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而不会流向房地产市场。其次,依据有关优惠政策,棚户区改造所产生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可免除地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房建设成本,是破解保障房建设土地资源瓶颈的有效手段。

  目前棚改面临的问题在于,棚改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使之更具操作性。当然,所有棚改一定要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由区政府梳选更成熟更具操作的项目予以实施,谋定而后动。

  陈文定:住建局的很多工作都是民生聚焦点,比如工程建设,大到道路桥梁小到房子建造。从主管部门角度来说,你们如何确保建设施工领域的深圳质量,杜绝各类豆腐渣工程?

  张学凡:这是住建局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我们要主动做好的一项重点工作。总体上看,深圳的建设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但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深圳每年的建设体量都很大,但类似平安金融中心这样高品质的地标性建筑还不多,深圳的建造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大背景所赋予的历史新使命。

  在新时期,深圳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还需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尤其是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质量还要再提升。目前,我们正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制定《关于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若干措施》,将在以优质促优价、繁荣设计创作、完善过程管控、强化监督管理、创新建设模式和提升建筑队伍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加快打造“深圳建造”品牌。我们将对标世界先进城市,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支持和培育一批本地名牌企业,争取建筑领域里也能出现像华为、腾讯那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以此引领带动提升整个深圳的建造品质。

  四、真心话:“住房保障工作和安全生产是考验最大的两项工作”

  陈文定: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工作应该是住建局今年的工作主轴。除此之外,今年你们局的工作重点还有哪些?

  张学凡:今年住建局的工作主要聚焦于这五个方面:一是统筹推进40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包括人才住房制度和基本住房制度,使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推进特区物业条例的修订,进一步促进物业小区的和谐稳定工作;四是尽快出台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市建筑领域的工程质量、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五是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的安全生产领域既涵盖了建筑施工、地铁施工,也涵盖了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安全监管、燃气行业监管以及房屋结构安全监管等,可以说,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广,压力也特别大。

  我觉得住房保障工作和安全生产是考验最大的两项工作,因为住房保障工作涉及到众多人才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务之急的民生工作。当然,安全生产也是一大挑战。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离开安全谈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安全生产也是民生工作,这两项工作对住建工作者而言都是重大考验。

  张学凡谈业余生活

  工作虽然很忙,但在工作之余我喜欢打羽毛球、踢足球等运动,我觉得运动能舒缓工作压力、增强身体素质,同时羽毛球、足球都是集体团队项目,这些运动还可以增进大家感情,增强单位凝聚力。今年上半年我们举行市住建系统的羽毛球比赛,下半年还将组织市住建系统的足球赛,以此进一步丰富我系统干部职工的文体生活。(南方都市报) 

  

  陈文定专访张学凡(右)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 备案号:粤ICP备15068125号 | 网站标识码:4403000005
咨询电话:0755-12345 | 信访投诉电话、执法投诉电话:0755-83788218| 信访投诉邮箱:xf@zjj.sz.gov.cn|执法投诉邮箱:zcfgc@zjj.sz.gov.cn
工作时间: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通讯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振兴路1号住建科研楼附楼一楼| 信访投诉举报箱位置:深圳市福田区振兴路1号住建科研楼附楼一楼信访室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网站操作指引 - 友情链接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800号 无障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