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对于范艳坤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原本在广东省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下属单位深圳市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工作的他,从中国南海边的国际化大都市踏入了西藏这片陌生的土地。第二天,伴随着高原反应,范艳坤经过一整天的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了对口支援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
广东省深圳市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高级工程师范艳坤
“站在察隅县的土地上,一瞬间,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援藏责任和使命,这是一个值得我为藏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地方。”范艳坤回忆起当时的景象仍然十分激动。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范艳坤很快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当中,作为察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负责援藏工程项目建设,分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维稳、综合整治等工作,翻开了特区与藏区“心连心”的新篇章。
在艰苦的地方办民生实事
察隅县地处藏东南,是距离林芝市最远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高原地区,山高壑深,经济落后。“作为援藏干部,我需要做些什么?”范艳坤思来想去,在实地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后,很快有了答案:越是最艰苦的地方,越需要建设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早一天建好,老乡们就能早一天过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他一刻也不敢松懈,很快克服了高原反应,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性。他经常上山下乡,外出调研,努力与当地干部和藏民融入到一起。
对范艳坤而言,调研过程中最受考验的是在每次外出来回的路上,长途跋涉,交通情况非常复杂。虽然多次与落石、雪崩、泥石流等擦肩而过,但他没有退缩。
2019年9月的一天,范艳坤前往察瓦龙乡处尼村调研小康村建设。他所乘坐的汽车翻越了3座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高山,驶过坑坑洼洼的石子路,经历6个多小时才到达乡政府。稍作休整,第二天又出发。范艳坤和同事驱车沿着悬崖峭壁上开凿的简易公路缓慢前行,一边是险峻陡峭的高山,一边是汹涌澎湃的怒江。在到达一处在建桥梁后,由于桥面还没有铺板,汽车无法继续前行,只能步行通过。看到汹涌澎湃的怒江江面,听着滚滚江水的咆哮声,对于恐高的范艳坤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可是没有第二条路可行,范艳坤鼓起勇气,踩着钢梁缓慢过桥。顺利过桥后,他搭上乡干部的破旧摩托车,沿着“Z”字形的崎岖山路进入处尼村,坐上村民的拖拉机去查勘现场选址。
处尼村还不是最艰苦危险的地方。察瓦龙乡的冈藏村地处怒江西坡的一小块平地上,下方就是万丈深渊,一下雨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当地村民既担心上方泥石流,更担心村子滑向怒江谷底。
经过实地调研,范艳坤和同事们一致认为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势在必行。随后,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的察瓦龙乡的冈藏村、古拉乡的察空村59户326名有意搬迁的群众,搬迁到上察隅镇竹龙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该安置点植被茂盛、气候温和,适宜发展种养产业,不仅新建民宅,而且同步配套“水电路信网、科教文卫保”基础项目。经过一年的时间完成项目建设,于2020年12月完成了搬迁工作,彻底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把工程质量安全看成生命线
作为广东省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派来参加援藏工作的干部人才,范艳坤不仅肩负着深圳市在雪域高原的对口援建责任和义务,更担负着藏区人民对他的殷切厚望。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始终把工程质量安全看成生命线,将“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和“深圳速度”带到边陲察隅。
竹龙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刚开工时,范艳坤在检查时发现正在搭建的工人生活板房就位于高压线下。他当即要求停工、立即拆除,重新更换位置搭建,而且板房材质必须采用防火材料。
“工程质量安全把关就得死心眼。”范艳坤说。针对所有项目,他建了一个微信群,要求每个项目相关负责人每周一汇报具体情况。一有时间,他就跑到工地上检查现场情况是否与上报情况一致。此外,范艳坤引进“样板引路”制度,竹龙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先建设一栋样板房,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质量进行层层把关,大到外墙的装饰线条、屋面颜色等是否符合藏式风格,细到房内电源插座数量、安装高度及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窗户开启宽度是否可行等都有明确规定。
3年援藏以来,范艳坤一共参与实施16个重点援藏项目,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各实施8个项目。项目涉及县城道路、医疗设施、教育教学条件改善、小康村建设、产业帮扶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等内容,遍及察隅县各个乡镇,工程项目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建设任务艰巨并且前期手续繁琐。针对自然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大雪封山、路面塌方、泥石流等,范艳坤指导施工单位做好预案,提前准备好设备、材料,一旦有施工条件就要进场赶工,跟时间赛跑,也要跟天气赛跑。
不惧危险发扬援藏精神
项目考察调研与建设过程中,用“险象环生”来形容也不为过。2020年4月,范艳坤和同事前往古拉乡推进小康村建设,车辆在海拔4800多米的哲拉山顶陷在大雪之中,所有人下车推车,刨开厚厚的雪层,再往轮胎下垫石头,都无济于事,连藏族司机也出现了高原反应。不幸中的万幸是,在原地等待两个多小时后,有3辆前往古拉乡的汽车经过,在这3辆车司机的帮助下终于得以脱困。
范艳坤也有与雪崩擦肩而过的危险经历。那是在2020年4月的一天,他随工作组一起去竹瓦根镇的嘎达村进行“十四五”援藏项目规划调研。在回程途经海拔4700米的益秀拉山时,发现前方刚刚发生了雪崩,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他和同事们足足被困了3个多小时。直到赶来的养路工人开辟出一条两边都是2米高雪墙的道路,才得以继续前行。此后,范艳坤坐车外出,尤其是下乡,都要检查是否配齐了氧气、急救药箱、干粮、水和铁锹5样东西。
3年援藏工作,使范艳坤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和意志品质上得到磨练。范艳坤表示,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和最宝贵的财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把援藏精神和收获带到工作岗位上,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奉献力量。